腸道菌群與皮膚問題——科普(14)發表時間:2019-07-09 09:36 人人都渴望精致的皮膚,尤其是女性,不分年齡。但是似乎這樣人見人愛的精致皮膚只出現在年輕女性的臉上。 當女性年齡漸增,就算是用了很多化妝品,也擋不住臉上細細的密紋。更不用說很多人一吃點辣的,臉上就起小疙瘩;或者一吃海鮮,身上就起皮疹。 凡是有血液流過的地方,都有可能跟腸道菌群掛上鉤。像皮膚這種有大量血液流過,流速又格外慢的地方尤其受到更大的影響。 皮膚的表面積很大,一個170厘米高,體重65公斤的人,他的體表面積可以達到1.7平方米。在這些地方,毛細血管是密密麻麻地分布于皮膚的真皮層內。這些細細的血管比頭發絲還小,血液的流速很慢,一秒鐘才1-2厘米。 這么慢的流速,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方便交換,簡單的說,就是把皮膚真皮細胞的代謝廢物通過毛細血管運輸到腎臟,再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。 但是,交換是雙向的,不可能只有代謝廢物可以被血液帶走這么簡單。同樣地,血液里的廢物和毒物也可以滲透到皮膚里去。畢竟,血液流速這么慢,血管廢物很容易進入皮膚里。 來自于腸道的毒物其實是最多的。這個知識也許你并不了解,但是你如果知道腸道周圍是重兵把守、分布著人體內70%的免疫細胞你就明白了。外來的東西尤其是壞東西太多了,人體不得不屯重兵拒敵。 近年來,又增添了許多添加劑、化學物質、塑化劑等等諸如此類的對人體有害的成分,它們在經過腸道時很容易吸收入血,第一步就是經過門靜脈進入肝臟解毒,但是肝臟也不可能100%過濾成功,有些小分子毒物根本就是很容易逃脫肝臟的檢查。 一旦離開肝臟,它們就會被運輸到體內的任何可能的地方,包括皮膚。皮膚可以說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和重要的免疫器官,但是主要是以物理屏障隔絕外界的微生物,對來自體內的毒性損害并沒有多少辦法。 腸道菌群可以通過三種方式來影響皮膚的健康:細菌代謝產物,細菌本身和免疫反應。
一種叫“艱難梭菌”的壞細菌可以把芳香族氨基酸代謝成苯或者甲酚,二者可以進入血液里,然后聚積在皮膚中,并且導致皮膚角質素的表達降低,隨后可以影響表皮分化和屏障障礙。
除了代謝產物可以進入血液循環以外,腸道細菌本身,就算是比代謝產物大很多,但是仍然也可以進入體內,也可以對身體其它器官包括皮膚產生影響。 另外發現,腸道細菌失調在特發性皮炎和紅斑痤瘡病人中常見發生,如果把一些過度生長的細菌去除以后,這種皮膚損傷就會明顯改善。這些研究暗示導致這些皮膚損傷的可能就有腸道細菌的“功勞”。
很多過敏反應都是發生在皮膚表面的,往往是有腸道菌群失調問題的人也很容易出現免疫系統失調,容易出現過敏?;蛘哒f,過敏和發生腸道失調情況是密切相關的。 很多皮膚病,根源就是來源于腸道,或者至少一部分原因是源自腸道。包括色素沉著、皮疹、黃疸、老年斑、皮膚老化、牛皮癬、異位性皮炎、白癜風、紅斑痤瘡等等相關皮膚疾病,名單還在不斷增加。 臨床研究發現,孩子出生前的母親,如果服用益生菌來干預的話,后代子女發生特異性皮炎的幾率就明顯降低。用益生菌來調理濕疹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。 益生菌具有改善腸道屏障功能、 恢復腸道微生態健康、刺激宿主免疫系統和對抗炎癥等作用,在預防和治療皮膚疾病方面有巨大的潛力, 當我們皮膚出了問題不要只做表面工作用化妝品去掩蓋,要從內出發補充益生菌調整我們的腸道菌群。 不解決腸道問題,什么樣的化妝品都不能掩蓋住皮膚上的問題。 |